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市委“三提三敢”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开展向杜立芝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4月28日,聊城市农科院召开“齐鲁时代楷模”杜立芝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聊城市农科院党组书记、理事长王绍军主持,党组成员、执行理事李尚生,党组成员、副院长林国晨出席会议,院全体干部职工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上,杜立芝同志结合自身工作及成长经历,用朴素生动的语言讲述了38年来扎根基层,面对农民群众生产需求,不怕苦、不怕累,用心钻研农业生产技术,用心用情守护人民的“钱袋子”“菜篮子”,倾心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的感人故事。围绕“为了农民的丰收”“艺多不压身”“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等理念和宗旨,与农科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分享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在攻坚克难加强学习、提升能力、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宣讲团成员、农民代表、高唐县梁村镇东屯村党支部书记徐启清结合亲身经历和感受,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杜立芝同志“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生动事例,展示了杜立芝同志扎根基层、久久为功、为民造福的鲜活形象。
报告会上,市农科院党组书记、理事长王绍军为杜立芝同志颁发了“聊城市农科院特邀研究员”证书,进一步动员全院干部职工发扬和传承杜立芝同志优秀品格、崇高境界,争当“杜立芝式科技工作者”,真正把论文写在聊城大地上,为建设农业强市贡献更多农科力量。
会议提出,全院要再次掀起“学习杜立芝,争做新时代农科先锋”活动高潮,争做“五个先锋”。一是坚守初心、至信笃行,争做对党忠诚、心怀大局、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农科先锋”。立足党领导下的农业科研队伍这一根本定位,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指示精神,聚焦主责主业,牢记“国之大者”,着力为端牢中国饭碗、守住粮食安全、服务产业发展作出贡献。坚持做党的声音的传播者,组织科研人员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农技知识一起“飞”到群众身边,“融”到百姓心中,争做懂农业技术的基层理论宣讲排头兵。二是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争做为党尽责、为民服务、在服务基层群众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农科先锋”。始终牢记宗旨意识,坚持“人民至上”和“专业为王、专家为王、成果为王”的理念,在综合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上当先锋做表率、在成果转化和服务群众上当先锋做表率。围绕粮食丰产丰收、盐碱地综合利用、聊城地方特色产业,选育优良品种、研发先进技术、加强示范服务,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把“知农、爱农、惠农”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造福一方百姓。三是敢闯敢干、担当作为,争做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始终保持高昂革命斗志和顽强进取精神的“农科先锋”。勇于踏入“深水区”、敢于探索“无人区”,坚持守正创新、追求卓越,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围绕“带队伍、抓业务、勇创新、争一流”,坚决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持久战,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锻造过硬人才队伍,以“钉钉子”精神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深耕农业科研一线,用脚步丈量土地,真正把论文写在聊城大地上。四是倾己所能、为党育才,争做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风范传递正能量的“农科先锋”。坚持立德为先、诚信为本,严守科研规范,涵养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弘扬一身正气、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风范传递正能量的精神,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求真务实的态度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多做传帮带,争当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科技人才,真正将自身所学回馈群众,让乡村振兴有载体,为民服务“零距离”。五是笃志一生、专心一事,争做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的“农科先锋”。坚持扎根田间地头,始终专注科研、潜心钻研,戒骄戒躁、不逐名利,用“数十年磨一剑”“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实劲、钻劲和韧劲经受磨砺、攻克难关,以持之以恒、接续突破的奋斗姿态拼事业,用一生所学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助力聊城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擘画“六个新聊城”美好愿景贡献农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