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资讯 >> 本院新闻
新闻资讯
NEWS
聊城市副市长张建军对市农科院改革创新工作作出批示
发布者:聊城市农科院 发布时间:2023/4/12 阅读:706

近日,《聊城政务信息》刊发了聊城市农科院《改革破局、创先争优,聚焦产业主战场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的专报信息。410日,副市长张建军同志作出批示:取得的成绩可喜!望再接再厉,继续创先争优。务必立足服务聊城农业强市建设改革与研发,突出应用落地见效。”下一步,市农科院将按照张建军副市长批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践行“三提三敢”工作要求,坚持“专业为王、专家为王、成果为王”的理念,持续改革创新,加快重点学科建设、科研项目推进和成果示范转化,为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建设农业强市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改革破局  创先争优

市农科院聚焦产业主战场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近年来,市农科院聚焦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以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为契机,以加快建成“辐射冀鲁豫三省、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农科院”为目标,探索实施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在2022年度全省农科系统工作考评中,市农科院位列17家地市级农科院第3名,荣获“优秀地市分院”和“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农科系统前列。

一、深化改革赋能,激活科研创新一池活水

一是调整科研方向,优化项目管理。结合我市产业需求,改变之前与产业脱钩局面,重新确定食药用菌、现代育种、油料等8个重点建设学科。同时对科研项目实行“揭榜制”,结合8个重点建设学科梳理科研选题52项,面向全院发布榜单“招贤揭榜”,成功立项出库17项。目前承接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平台20个,实施科研项目25个,建设高端科技人才工作站6个、重点实验室4个。二是自主职称评聘,激发科研活力。成为全省首家开展职称评聘“双自主”改革试点的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全体起立,重新上岗”,实施动态管理,打破一聘定终身的传统模式。自试点实施以来,9名同志被评为正高级职称、9名同志被评为副高级职称,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积极性。三是强化人才培养,以实绩论英雄。制定推行《聊城市农业科学院“带教老师”制度暂行规定》,扭转学科队伍建设人员匮乏的问题,目前第一批8名“带教老师”、13名学员均已确定并投入工作;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赴上海市农科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市果品研究院学习灵芝育种、检验检测、实验室认证等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对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管理人员和专技人员分类管理,分类考核,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专家培训、专业学习,定期考试,以考核推动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素质提升。

二、借力借势借智,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水平

一是积极争取省市工作支持。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市政府和省农科院的支持下建设“山东现代循环农业研究中心”,着力打造全域、全产业链、全循环型的现代农业样板。扎实推进市政府与省农科院“新时代兴聊农业科技支撑战略合作”,加快建设省市共建综合实验中心,开展CMACATL国家资质认证。引进省院高层次专家,建设5个高端人才工作站,引导适宜聊城的项目落地实施,提供科技创新支撑。二是全方位推进与业内优势科研机构合作。与河南省农科院张新友院士、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李培武院士团队合作,开展花生减毒固氮绿色生产关键技术试验;依托中国果蔬贮藏加工技术研究中心聊城分中心和泰山领军人才“人才飞地”工作站,建设聊城市果蔬采后贮藏加工重点实验室,开展果蔬加工试验研究;与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开展灵芝专用品种引进与筛选,不断提高全市农科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搭建网络体系服务农业产业。围绕蔬菜、食用菌、梨、家禽等7个特色产业,征集首席专家组建聊城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搭建高校院所、涉农企业、基层农技人员合力攻关、服务产业的科技支撑网络,通过举办120余场次的聊城市现代农业培训班、巾帼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村村都有好青年培训班等系列培训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人才9600余人次。同时,为更好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将30余处基地整合为14处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基地,持续完善服务网络,科研团队与重点涉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结对开展科技服务,累计组织科技服务510余次,涉及服务人数7.4万人次。

三、聚焦主责主业,筑牢产业发展科技支撑

一是强化种业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食用菌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建设聊城市食用菌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组建食用菌种质攻关专项课题组,聚焦“聊城新三宝”品牌打造,成立灵芝桑黄创新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构建DNA图谱库,加强种质创新、检测与贮藏加工研究。引入最新育种手段,开展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自主选育400粒鲜食甜玉米优良高代品系种质材料随神舟十五号进入太空,开展空间搭载实验。强化盐碱地综合利用,成立耐盐碱作物研究中心,培育的棉花新品种“聊棉15号”通过国审,4个玉米、棉花新品种通过省审,主持起草的14项技术规程获省农业农村厅批准,14项省、市级地方标准获批发布。建设聊城市食用菌种质资源库、聊城市梨种质资源圃,现有食药用菌种质资源31类、241个品种,梨幼树51个品种,为种质资源保护、选育和技术集成示范奠定基础。二是突出中试示范,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加快科研成果中试熟化和二次开发,实施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中试项目,开展灵芝产品中试生产和临床应用研究,开发灵芝孢子粉、灵芝茶等中试产品,探索灵芝全优产业科技链条。与冠县灵芝种植企业合作,改良了两个当地主栽品种,搭配出5种不同配方的基质菌包和配套出芝管理技术。在梨的中试研究中与济南果品研究院共同开展果酒酿造工艺和水果白兰地酿造关键技术研究和引进,并有针对性的开发梨酒、梨白兰地、梨醋等中试产品。三是推动力量下沉,服务产业发展。成立冠县分院、莘县分院和开发区分院,依托分院建设,实施8项乡村振兴科技基金项目,选派12名科技人员挂职科技副镇长,与冠县共同打造店子“灵芝小镇”。发挥人才、技术优势,举办农科大讲堂现代农业系列培训班,培训新型经营主体技术骨干、致富带头人等4000余人次,通过开展农科服务直通车、“农科走基层”等科技服务,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2022年,服务指导的茌平区温陈街道玉范村1400余亩“土里捂”小麦,最高实测平均亩产1266斤,为全国“土里捂”小麦最高单产记录,在农业农村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被选为典型案例。



  • 上一条新闻: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丨你需要知道的十个国家安全小知识
  • 下一条新闻: 聊城市政协副主席李涤尘到市农科院调研指导工作
  • 返回上级新闻
  •          
    版权所有 © 2018 聊城市农业科学院(LCSNKY.COM) 
    鲁ICP备18033051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3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