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灵芝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者:聊城市农业科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07

灵芝是我省重要的食用菌栽培种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为指导各地切实抓好灵芝生产管理,根据我省气候条件和灵芝生产特点,现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灵芝生产管理技术措施

(一)栽培场地与设施

1.栽培场地。一般应选择交通便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水源方便、无污染源、无粉尘、排水通畅的地方。

2.栽培设施。采用日光温室大棚、简易拱棚或钢结构控温大棚等设施,配套遮阳系统、加湿系统等。

(二)栽培季节

根据灵芝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各地可依据本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栽培季节,一般3~4月开始制作栽培袋,5~9月份栽培出芝。在有控温条件的钢架结构大棚设施内,可进行周年生产。

(三)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抗逆性强的赤芝或紫芝品种并确保菌种质量。从正规、有资质的单位购买菌种。菌种要求菌丝洁白、粗壮,生命力旺盛,无病虫害感染、菌龄适宜。

(四)菌种菌包规范化生产

在灵芝菌包生产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提前统筹谋划,指导大型食用菌菌包加工企业做好生产物资准备以及有关菌包生产设施设备的配套、维护等工作,同时推进菌包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确保菌包产得出、供得上、质量有保障。

1.原料选择。短段木栽培选择适宜的壳斗科阔叶树树木,将木材锯成30厘米长的短段木,采用机械破开2~4片,每片厚度5~8厘米。袋料栽培选择玉米芯、木糖醇渣、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等原料,要求新鲜和无腐烂霉变,玉米芯、木屑需提前粉碎至粒径2~5毫米。

2.栽培配方。推荐配方一:玉米芯40%,木糖醇渣40%,麸皮7%,玉米粉7%,石灰3%,石膏2%,过磷酸钙1%;配方二:棉籽壳44%,木屑44%,麸皮10%,蔗糖1%,石膏粉1%;配方三:木糖醇渣78%,麸皮15%,豆粕5%,石灰1%,石膏粉1%。

3.拌料装袋。袋料栽培,根据培养料配方准备主辅料,木屑、玉米芯提前2天预湿,然后按比例混合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堆放2小时后机械装袋,装料松紧适宜。短段木栽培,段木的含水量需达40%~45%,如段木太湿需晾晒,太干可用石灰水浸泡。装袋时袋子底部加适量木屑,将不同厚度的段木搭配装入袋中塞紧为止。

4.灭菌。装袋后应及时灭菌,常压蒸汽灭菌,100℃保持12小时,然后焖1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再出锅;高压蒸汽灭菌,0.15MPa灭菌3小时,自然降至0MPa开锅取袋。段木菌包出锅后,需及时检查菌包内是否会有积水,若有应及时排去,发现袋子有破损的及时用胶布贴补或另外再套菌袋,当菌包温度降到30℃以下时即可接种。

5.接种。灭菌后的菌包冷却至室温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两端或一端接种。选用固体菌种时,每袋接种量为20~30克;选用液体菌种时,每袋接种量为15~20毫升。段木菌包接种时,菌种要紧贴段木切面。

6.菌包培养。菌包培养期间,温度保持在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每隔7~10天翻袋检查一次,发现污染菌包及时清除处理。袋料菌包一般培养28~35天菌丝即可发满料袋,段木菌包一般培养80~90天菌丝即可发满料袋。

(五)出芝管理

灵芝的栽培方式可采用墙式栽培、立体网格架栽培和脱袋覆土栽培。

1.墙式或立体网格架栽培

(1)摆袋。将发满菌的菌袋墙式摆放于棚内畦埂上,码垛6~8层高,垛间距70~80厘米。立体网格架栽培直接将菌包摆放在网格架上。

(2)开口。排袋后静置2~3天,要及时开口。墙式栽培可采用两端开口,用消毒刀片沿袋口扎绳内侧垂直割下,形成一个直径2厘米的圆孔,切口平整。立体网格架栽培一端开口方法同两端开口一致。一般菌袋开口7~10天,菌袋开口端出现原基。

(3)原基期管理。原基期环境温度控制在23℃~28℃,空气相对湿度85%~90%,每天通风换气;保持芝棚里有散射光照,光照强度500~2000勒克斯。着生位置比较差的多余原基用消毒刀片一一削去,削口整齐,每个袋口只留一个健壮的原基,不要弄伤保留的原基生长点。

(4)出芝期管理。出芝阶段,温度宜控制在25℃~28℃,最高不超过30℃,最低不低于23℃。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刚现蕾时可采取向大棚走道灌水方式增加湿度,每隔3~4天,向棚内走道灌水一次;开片期可在棚内喷雾状水,不可喷“关门水”,以免发生病害。通风方面,每天需通风3~4次,每次通风1小时左右,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0.1%以下。光照方面,灵芝子实体形成需要光照的刺激,散射光可以诱导早出芝、多出芝,光照强度应控制在700~1500勒克斯为宜。

(5)成熟期管理。适宜条件下,经过40天左右的生长发育,菌盖边缘白色生长圈逐渐消失,边缘开始增厚,菌盖木质化加重,并伴有少量孢子粉开始弹射时表明子实体成熟。子实体成熟期要适当控制通风,保持环境温度25℃~30℃,空气相对湿度75%~85%,防止高温高湿霉菌发生。

(6)采芝。灵芝成熟时,要适时采收。采收时从芝柄根部剪断,留柄0.5~1厘米。如果需要采收孢子粉,可安装风机收集孢子粉,孢子粉采收期一般为40~50天。待孢子粉采收结束后进行子实体的采收。

(7)转潮管理。如不采收灵芝孢子粉,第一潮灵芝子实体成熟后立即采收。采收后整理料面,停止喷水3~4天,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再进行温度、水分、通气、光照管理,一周左右可进入第二潮。

2.脱袋覆土栽培

(1)整畦。在栽培棚内去除杂草、石块、瓦砾等杂物,翻土深20厘米,做畦开沟,畦高10~15厘米,畦宽100~120厘米,畦长根据场地决定,两畦间沟宽40厘米、深30厘米,四周挖好排水沟。

(2)摆袋。脱袋时用刀划开袋膜,可以半脱袋,也可以全脱袋。采用半脱袋时,将袋子一半割掉,脱袋的一端面朝下按照袋间距10厘米,行间距15~20厘米排放在畦床上,未脱袋的一端朝上。采用全脱袋时,将菌袋平卧横埋或竖直立埋于畦床内,横埋时菌袋横断面相对排放,间隔3~5厘米,竖埋时菌袋间距6~8厘米,行间距10~15厘米,排列整齐,上下高度一致。

(3)覆土。菌袋摆放完成后,在菌袋间隙及周围填充干净的表土或沙土。采用半脱袋时,未脱袋的一端露出土面2~3厘米;采用全脱袋时,要将菌棒完全覆盖,覆土厚度2~3厘米。覆土后淋透水一次。

(4)搭棚覆膜。栽培完成后为保持畦内温湿度要搭建拱棚。根据畦床的大小,可选择搭建小拱棚或中拱棚,棚上覆一层塑料薄膜。

原基期、出芝期、成熟期、采收、转潮等管理等方法同不脱袋墙式或立体网格架栽培。

二、病虫害综合防控

坚持以环境控制、栽培、物理、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控原则,实施综合防控。如选择抗病品种,保持生产环境清洁卫生,在种植灵芝前对空棚设施或场地环境进行清理消毒和防虫处理,灭菌要彻底。在设施内通过安装防虫网、悬挂粘虫板(30×20厘米)、频振式杀虫灯(15 W)、黑光灯(20 W~40 W)、设置糖醋液等诱杀害虫,注意出芝期间禁止使用任何化学药剂。

三、科学防灾减灾

灵芝生长期间正值气候不稳定、多变季节,高温、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可能发生,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一)高温应对措施。发菌期要防烧菌。最大限度降低发菌室内的温度,定时进行通风换气,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增加发菌室顶部及四周遮荫层厚度或在发菌室顶部进行喷水等措施降温。在出菇期遭遇高温,除加强棚体降温措施外,可在棚体周围挖沟,引入低温循环水降温。当温度超过出菇温度,不适宜出菇时,可降低湿度,暂时进行休眠管理,并采取遮阴、定期喷水措施保护菌丝活性,待条件适宜后再进行出菇管理。

(二)洪涝应对措施。菇棚已损坏倒塌的,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快修补或重新搭建。及时疏通菇棚内外排水沟,清除菇棚内积水,有条件的尽可能将菌包转移到高处,严防浸水泡水。积水排完后,要及时清理杂物和污染菌包,保证菇棚清洁。在棚内及棚四周撒生石灰粉消毒,适当降低空气相对湿度,防止病害传播。加强菇棚通风管理,保持棚内空气新鲜,促进出芝中期灵芝开片生长、出芝后期灵芝子实体增厚高产。对已成熟的灵芝子实体应及时采收并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