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我市小麦正处于起身—拔节期,小麦生长也即将进入营养与生殖并重的阶段,这个时期小麦抗寒能力大幅下降。据气象部门预测,3月28日—29日,我市将会出现大幅降温天气,气温可能会骤降至0℃以下,俗称“倒春寒”,这可能会给小麦生长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影响,包括生长受阻、冻害风险、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等,严重的“倒春寒”可能导致小麦叶片、茎秆等部位出现结冰、硬化等,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同时,“倒春寒”还会影响小麦的穗分化、花芽形成和授粉受精等关键生长阶段,从而导致小麦穗粒数减少、粒重下降,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倒春寒”天气呢?
一、灾害发生前的预防措施
1.部分土壤塇松且尚未拔节的晚播麦田、无水浇条件麦田,在拔节前可以采取镇压措施,通过镇压可压实土壤,弥合裂缝,让小麦的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提温保墒,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土壤环境,以提高小麦植株抵抗“倒春寒”的能力。
2.已经拔节的麦田可采取提前灌水,调节土壤和近地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降幅,给小麦抵抗“倒春寒”的缓冲时间。长势偏弱的麦田可在灌水前后,喷施叶面肥及生长调节剂以促进小麦生长。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由于其对品质的要求,遭遇“倒春寒”后品质下降严重,因此对“倒春寒”的防御工作需要特别加强。
二、灾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1.还未拔节的麦田,寒潮过后,对受冻地块立即中耕保墒,提高地温,增加分蘖数,因为中耕可以使土壤更加疏松,有利于土壤保温和水分保持,从而提高地温,促进小麦分蘖生长。墒情不足、冻害较重麦田要立即配合浇水进行尿素等速效氮肥的追施,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以提高分蘖成穗率,速效氮肥能够为小麦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分蘖生长,提高成穗率,同时,遭遇“倒春寒”后,小麦植株变弱,还应做好病虫害防控,增强植株抗逆性。
2.已经拔节的麦田,可在寒潮后2~3天,观察幼穗受冻程度分类施策,根据不同的冻死率,追施相应量的尿素,并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植物细胞膜稳态剂以促进小蘖快长成穗,争取没有受冻的小麦分蘖成穗。若冻死率较低,可以适量追施尿素,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和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促进小麦生长和恢复。若冻死率较高,则需要加大尿素的追施量,以促进高位分蘖成穗。
我市春季气温经常出现反复,如果在孕穗前后出现低温冻害,可每亩补施尿素3~4公斤,也可用50公斤水兑尿素750克或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入适量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这样可为小麦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孕穗和籽粒发育,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聊城市农业科学院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聊城综合试验站
山东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聊城试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