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聊城综合试验站
发布者:聊城市农业科学院 发布时间:2025/03/20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聊城综合试验站是农业部2007年12月在全国启动建设的第一批综合试验站之一。聊城玉米综合试验站紧紧围绕国家玉米产业需求,面向聊城市及周边市县玉米产业发展实际,遵照体系任务要求进行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

2008-2015年,侯廷荣同志担任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聊城综合试验站站长,团队成员张桂阁、李学杰、吴明泉、黄进勇、李娜、邱牧等。围绕体系重点任务、基础性工作、应急性工作、前瞻性工作和玉米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生产调研等,累计完成体系各项任务93项次,举办大、中、小型技术培训班共448次;累计培训、指导基层农技人员、种植户等各类人员超过10万次,发放技术资料11万份以上,利用‘聊玉22号’‘聊玉23号’等玉米品种创建的技术集成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多次创造聊城市夏玉米高产记录,为辖区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撑。2008年至2015年,先后审定了‘聊玉21号’‘聊玉22号’‘聊玉23号’等玉米新品种3个。“高产、稳产、多抗玉米新品种聊玉18号”“优良玉米自交系聊85-308的选育与应用”等代表成果分别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站长侯廷荣同志2011年荣获聊城市科学技术最高奖。

2016年-2017年,张桂阁同志担任试验站站长。2018年起,吴明泉同志担任试验站站长,团队人员李学杰、邱牧、李娜、李洪霄、于洋、张正睿、赵杨等。截至2024年,试验站每年完成6-7项体系重点任务、研究室重点任务,累计完成田间试验130余项次,协助岗位科学家完成样品采集246份;在示范县建立了120个信息采集点,完成体系定点调研和临时调研69次;转发《玉米生产与市场监测报告》《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土壤墒情及灌溉需求预测分析周报》累计超过31供相关部门参考、指导玉米生产。针对突发的区域生产问题,完成应急性调研、服务41次。先后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缓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精包减喷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木霉菌生物防治技术”“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夏玉米集雨保墒控水剂应用”等5项创新技术成果,并进行集成、熟化,不断完善鲁西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每年建设技术集成示范10处,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田间观摩等累计220多次,培训县乡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和农民1.6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份以上,多种形式为种粮大户、农民解疑答惑1000余人次,为聊城市“吨半粮”高产创建、粮油作物大面种单产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6年到2024年,审定玉米品种‘聊玉1310’‘聊玉902’‘聊玉204’等3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集成了鲁西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1套,该成果荣获2016年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截至时间:202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