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来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美洲各国的常发性害虫,可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黏虫、棉铃虫在玉米田中混合发生,因其竞争优势更强对玉米种植业产生了更大的威胁。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首次入侵我国,主要发生在华南和西南地区,见虫面积约1600万亩,危害区域主要在云南、广西等局部地区,实际危害面积240万亩左右。2019年草地贪夜蛾完成了在我国的入侵和定殖过程,2020 年将进入暴发为害阶段,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重大迁飞性害虫
2020年3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草地贪夜蛾已入侵我国。据监测,今年草地贪夜蛾虫源基数大,北迁时间提早,是一个重发生的态势。专家分析认为,草地贪夜蛾在中国的华南、西南适宜生存,目前在这些地区已经定殖,成为又一个“北迁南回,周年循环”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在做好全面监测预报工作的同时,要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及时控制害虫扩散危害。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是草地贪夜蛾的周年发生区,冬季草地贪夜蛾在该地区的玉米、甘蔗等作物田为害,春季可随东亚和印度季风逐步迁入其他省份。据估计,在不防治的情况下,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玉米的潜在经济损失总量可达375.68亿~3283.45亿元。
二、玉米害虫种群结构变化
草地贪夜蛾入侵前,亚洲玉米螟是我国玉米生产中最重要的生物胁迫问题,此外桃蛀螟、棉铃虫、黏虫等为害情况近年也呈加重趋势。草地贪夜蛾入侵后,发现其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黏虫、劳氏黏虫和棉铃虫在玉米田中可混合发生,但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和范围均远超其他害虫。表明由于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强的物种竞争能力,已发展成为玉米田的优势害虫。亚洲玉米螟、斜纹夜蛾、黏虫和地老虎等往年常发害虫在玉米田中发生规模较小或基本没有发生,表明草地贪夜蛾的入侵已对玉米害虫的种群结构和动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防治技术
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必须走绿色防治的道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草地贪夜蛾的主要防治方针。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习性、发生规律、监测预警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应急防控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化学防治。科学选药、轮换用药,依据有效成分新颖性、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活性、产品的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推荐产品为: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8000IU/ 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理化诱杀。诱杀1头雌蛾相当于杀死危害1亩地的幼虫,在玉米种植区,可采用灯诱、食诱和性诱技术诱杀成虫,最大限度地降低成虫发生密度而降低田间幼虫量。
生物防治。轻发生玉米田可以利用植物保护生物农药如 Bt杀虫剂等防治幼虫而减少甲维盐等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治还需要考虑天敌昆虫的调控功能,利用生物多样性,选用天敌生物赤眼蜂等防控。
农业防治。种植嗜好植物诱杀,切断寄主转移链条,杂草清理深耕灌水破坏蛹室,健康栽培增强耐性等农业防治措施。